为何我们又学中文,又学英文?原来,我们学的不止是两种语言(Bilingual),更是两种文化 (Bicultural)!

23rd 6 月 2020

受全球化的影响,双语教育成为备受大家关注的话题。「双语教育」一词,是由英语 “Bilingual Education” 翻译而来。国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简单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前者指的是老师会通过两种语言来讲课,后者指的是老师会通过第二语言来传授知识。双语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两种语言的教授,以推动孩子认知、思维、记忆等认知能力协调发育。

根据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研究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Dr. John W. Berry指出,当我们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同时,我们其实也在经历不同的文化冲击和体验「文化认同感」,是指自己对国籍、民族等社会群体的文化和身份的认同,而我们是否能成功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中灵活交流 (Acculturation) 是与我们对自身文化 (Heritage Culture) 的认同有莫大关系。

如果学习者对自身文化认可度较低 (Low identification),当他们接触到外来文化 (Host Culture) 冲击时,很容易就会形成了模拟别人 (Assimilation) 的情况,失去了对自己民族的信心。如果孩子在外地学习时没有得到正确的诱导,他们很容易便会变成了我们所谓「崇洋媚外」的孩子,抗拒和否认自身原有的文化。

但如果学习者对自身文化认可度很高 (High identification),对外地文化认可度很低,在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也很容易会造成群体分离 (Separation) 的情况,抗拒接触外来文化。这也就是为何很多国外留学生很多时候都只留在与自己语言一样的群体当中「自成一角」,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外地生活。

所以,如果要达到真正的融洽生活 (Integration) 的境界,原来最重要的不是去模拟别人(崇洋)或与群体分离(自成一角),而是保留对自身文化 (Heritage Culture) 的认识,同时开放对外地文化 (Host Culture) 的认可度,便能真正的在两个地方,说两种语言,以两种文化灵活的交流。

事实上,有许多的研究指出,同时能说两种语言 (Bi-lingual) 的人都有较高的文化同理心 (Cultural Empathy) 和思想开明度 (Openmindedness) 。您是否也希望成为一个同时能在两种文化中自在交流 (Bi-cultural) 的人呢?

要成为一个同时能在两种文化中自在交流 (Bi-cultural) 的人,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文化有深厚的基础认知,再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并尊重所有外来文化,才能减少因文化差异形成的冲突。纽顿教育一直鼓励强调多语教育的重要性,在接受西方教育之余,更重视对自身文化认识。因为我们深信这会为孩子的前路开创一个不一样的领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如欲了解更多有关多语教育的信息,欢迎向我们的教育顾问团队查询更多。

资料来源:
1.http://www.oxfordhandbooks.com/view/10.1093/oxfordhb/9780190215217.001.0001/oxfordhb-9780190215217-e-2
2.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4790710903039906?src=recsys&journalCode=rmjm20

图片来源:
1.https://unsplash.com/photos/YLSwjSy7stw
2.https://unsplash.com/photos/lbLgFFlADrY
3.https://blogs.rsc.org/en/2015/01/28/nano-apples-nano-oranges-and-a-combination-of-b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