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Pancakes, Pancakes – 通過勞作享受獲得的成果!

17th 11 月 2020

今天紐頓為大家分享的是艾瑞卡爾(Eric Carle) 爺爺的作品,相信他的代表作《飢餓的毛毛蟲》 和Brown Bear系列繪本在國內也是家喻戶曉,此作品更榮獲了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當然還包括《Pancakes, Pancakes!》,現代的孩子大部分在家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的情況出現。或許只要孩子喊一聲奶奶,媽媽就很快的來到他們身邊,甚至聽從孩子的指揮,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壞習慣。我們來看看國外繪本是如何教導孩子們通過勞動而獲得美味煎餅的吧!

《Pancakes, Pancakes!》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煎餅看似簡單,但完全做出來並不那麼容易。傑克(Jack) 的媽媽通過一次次告訴他做煎餅需要準備的材料,讓Jack自己親身去麥田割稻子,把稻子拿到磨坊,用連枷打出穀粒,把穀粒磨成麵粉,給母雞餵米等待生蛋,擠牛奶,把奶油搗成黃油,拾柴生火,去地下室取草莓醬。 Jack把所有準備工作得心應手的完成了,媽媽便給他做了香噴噴的煎薄餅。有關英文學習書中出現了一連串的名詞和動詞的詞彙,如:rooster (公雞)、flour (麵粉)、sickle (鐮刀)、grind (研磨)、scoop (勺子)、cellar (地下室)等。

其中還有一頁詳細介紹了磨坊的工作原理,孩子們通過圖文就能了解穀粒磨成麵粉的整個過程。 Jack還善於與磨坊主溝通,不僅掌握生活技能,不畏艱苦的勞動,而且社交能力和動手能力讓人驚嘆! 作為媽媽,我深切感受到Jack是個非常勤勞的孩子,沒有任何怨言,每件事情他都是很自然的去完成。 Jack的媽媽稍微舉重若輕告訴他正確的方法,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在這裡,小編不禁的看到了中外文化的差異,在國內多數是媽媽包辦長輩代勞的家庭關係下培養孩子,他又如何變成獨立的個體呢?而在外國文化中,你想要吃煎餅?沒問題,但需要幫忙準備食材。當孩子提出要求後,父母以建議的方式要求孩子付出某種行為。我們能像傑克媽媽那樣,適當的時候給予引導,放手即是對他們的尊重,讓質樸的道理融入到孩子的日常行為裡,漸而漸之便培養出優秀的個人品質。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是孩子在準備食材的過程中,一步步的理解食物來之不易,粒粒皆辛苦,從而理解父母,懷有感恩的心,尊重勞動。也許書中的畫面很多城市裡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無法做到如Jack般親自體會從小麥,牛奶,奶油,雞蛋做到煎餅的全過程。但至少我們可以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參與其中的,例如可以幫忙拿東西、攪拌奶油或讓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收穫做煎餅的做法等等,讓孩子從生活中積累經驗,學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條理有計劃的作好準備。看來吃個煎餅真的不容易哦! 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我們應當享受勞動的過程,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爭取,才有資格享受勞動果實喔!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英文啟蒙教育的資訊,歡迎向我們的教育顧問團隊查詢更多。

圖片來源:
1. https://www.ximalaya.com/ertong/16614095/103927615
2. https://www.sohu.com/a/209159038_161603